一、建设目标
通过《微观经济学》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,建立一个动态完整的《微观经济学》课题体系,具体来说,实现以下五大建设目标:
1、人才培养目标: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更新教育观念,拓宽知识范围,重点突出改革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,加强素质教育,提高教学质量,配合其他学科及其他课程教学,为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经济学人才做出贡献。
2、教材建设目标:结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,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,加强自编教材建设,加强教学参考资料的配套建设,逐步建立起适应21世纪经济学人才培养需要课程教材体系。
3、师资队伍建设目标:通过自我进修、人才引进、内部培养等方式,加强经济学教学师资队伍建设,注重课程建设的延伸和梯队,加强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,把经济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4、教学改革与科研目标:通过学习、研究、实践,形成新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经济学教育观念、教学形式、教学方法;加强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研究,以学术科研和教学科研促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。
5、教学制度目标:建立了院、系、班级三级教学督导体系;每个学期都组织开展学生评教、教师评学、同行评教及领导评教,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,促进教学质量提高。建立了专业教师教学信息库,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。
二、主要任务
为了实现上述课程建设目标,我们将采取如下具体措施:
1、制定课程建设规划。本课程将制定起点高、有特色、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,并切实组织实施。
2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本课程已由学术造诣高、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及知名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。今后,将通过本课程的持续建设与管理,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、人员稳定、教学水平高、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和教学辅导队伍。
3、改革教学内容。本课程将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,积极改革教学内容,及时吸收和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,不断创新,体现时代要求。
4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。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,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,实现网上教学与管理。本课程的教学大纲、教案、习题、实验指导、参考文献目录及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,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,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。
5、重视教材建设。本课程将在现有教材建设的基础上,进一步地修改、完善《微观经济学》。与此同时,将该教材逐步建成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。
6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。本课程将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,结合课程内容引导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证性科研活动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。
7、建立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制度。本课程将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制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制度。
三、主要标志性成果
2014年1月—2014年5月 编写并出版《微观经济学》 教材一部
2014年6月—2015年12月 建立《微观经济学》案例集、《微观经济学》习题册
2015年4月—2015年12月建《微观经济学》题库
|